当前位置:珠江片区航海日首页 > 水文化 > > > 正文
非常亚运:水上盛开的广州之花
     发布时间:2011-09-27 11:25:15    

727日的广州市规委会讨论中,19名规委会委员以全票通过的结果,赋予了海心沙亚运主看台合法的永久建筑身份,这使得海心沙成为珠江入海口的一张崭新身份证,也为此前的争议画上了一个句号。

就在海心沙主看台永久建筑身份合法后,亚运所留给广州的财富的一部分也以此得以具化。此后,珠江水浩瀚奔入大海,流经海心沙时,这张亚运留给广州的巨帆恰恰扬起这个珠三角城市此后的方向。

无论是珠江文化还是海洋文化,都注定了岭南文化的水文化属性。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并创造了“广府文化”的广州正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段。

201011月在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运会更是以独具特色的岭南水文化表演征服了世人。岭南水文化在这次亚运会上大放异彩,不仅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更是留给了人们“后亚运时代”无限的精神财富。

   

“花开”海心沙

 

在海心沙举办的亚运会开闭幕式,以“水”为主题,用独特的表演方式演绎岭南水文化的传奇,11月的海心沙灿烂“花开”。

海心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带给人们无限美妙的遐想。在老广州眼中,海心沙宁静而神秘,甚至带有少女般的羞涩,静静地躺在珠江之上。它位于广州市珠江内江心沙洲,在珠江北主航道上。作为珠江仅有的几个小岛之一,海心沙一直被定义为生态和休闲之岛。

此前,海心沙岛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幢普通楼房,一座狭窄的小步行桥就是进入岛上的唯一通道。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广州城的一个交点:东西向是珠江这条见证广州两千多年古城风雨的历史轴线,南北向是广州面向未来发展的南北向新城市中轴线。

一切似乎在瞬间到来,广州在岭南文化熏陶下,改革开放后累积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以亚运为节点,其开放通达纵贯历史的气象一下子清晰可辨。

海心沙岛四面环水,没有围墙,隔江相望即是著名的广州新电视塔——小蛮腰。而站在高高矗立的小蛮腰上俯视海心沙,此刻的它犹如一条五彩帆船正掀开珠江之浪,扬帆出海。

亚运会之所以选择在海心沙岛举办开闭幕式,一方面是因为它秀色可餐,另一方面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正好符合了开闭幕式场馆要“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理念的要求,而此恰恰是广州开放的体现。

在以往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开闭幕式,大多选择封闭的体育场内举行,广州亚运会打破了这一传统,首次从封闭走向开放,将整个海心沙岛打造成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延伸与张扬。这种创造性的开闭幕仪式,让整个城市都成为舞台。

而亚运会开闭幕式之所以选择创造性的在水上表演,也是和发扬岭南水文化这一主旨分不开的。在前期的亚运宣传中,广州就以岭南文化包容的襟怀、吸收的倾向和发散的意识,整合多种文化成份,扩大了岭南文化资本。

       

“一滴水”到“一片海”

 

广州亚组委用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水上表演,展现了独特的岭南水文化风情,在创新中留给了世人巨大的精神财富。

开篇第一章《大地之水》, 以“一滴水”作为开篇,水从冰川源头而来,相汇成河,流向大海。古老的广州童谣《落雨大》传递天籁之音,表现广州每逢大雨天出现“水浸街”的独特风貌。瓶水倾泻浇灌出盛开的木棉,如云的红棉在水面漂移点染珠江之水。木棉花瓣在水中生长,体现水和生命的寓意,尽显岭南水文化的大美和神韵。

从“一滴水”到“一片海”,从一叶扁舟到巨型帆船,从一汪清水到滔天巨浪,“大地之水”与“海洋之舟”遥相呼应,标志岭南文化和中华文化走向成熟。

而闭幕式“水漾落幕”则展示了岭南水文化开放、包容的一面。闭幕式结合喷泉和水舞台来展示亚洲多元文化的融合。45艘珠江巡游的花船环绕海心沙,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8块帆屏上,碧波荡漾,鱼翔浅底,帆船穿行,亚洲各地风土人情一一掠过,凸显了岭南水文化包容、开放的胸襟和气魄。

海尔普斯说:“包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

要想做到包容绝非易事,它不仅需要宽阔的胸襟,更需要智慧。在岭南水文化下成长起来的广州人,秉承了自信大气、海纳百川的水精神。

与其他城市不同,广州是“敞开大门”办亚运的,秉持了“跳出体育办亚运、跳出广州办亚运、跳出亚运办亚运”的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把亚运会办成了体育比赛和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而广州把办亚运与“促进城市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也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和“激情盛会、和谐亚洲”、“欢聚、分享、共赢”的理念。广州来者不拒;广州不拘一格,积极面向世界、招揽人才。广州这一系列大气的举措,不仅在海内外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形象,而且还契合了水文化包容的理念。

包容现在也已经成为了广州的城市名片。你可能不懂粤语,甚至普通话也不大好;你可能没有钱财,甚至外貌气质也不佳;你可能没有背景,来自一个地图上都可能没有标注的小地方;你可能只身一人来到广州,无依无靠。没关系,不要害怕,广州会接纳你的。广州不会嫌弃任何人,也不会故意抛弃某个人。在这里你只要努力,就会有相应的收获。

广州是一个温和包容的城市,它会容忍你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接受你荒诞不经的不羁行为。它是一个平民的、平等的城市,会给你提供很多机会让你来寻找自己的“广州梦”。它包容你的一切和一切的你,只要你肯努力,广州始终欢迎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浓厚的民本思想。广州此次办亚运更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这也是水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前提。

   

淋漓   尽致

   

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广州人的精明、务实更是远近闻名。广州在筹办亚运会的时候,并没有采取政府大包大揽的投资运作模式,而是采取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在亚运场馆的建设上,广州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借助市场力量,来减少亚运投资的财政负担及风险。又如,在亚运招商上,广州大胆买断亚运招商权,实现自主招商,成为亚运历史上第一个接受亚奥理事会经营权“让渡”的主办城市。凭借亚运投资模式和招商模式的创新,广州亚运实现收支平衡,政府以相对较小的投入,成功举办了一届精彩的亚运盛会。

而广州办亚运和国内其他城市举办体育盛会最大的一个不同还在于,广州受海洋文化的影响有浓郁的重商主义情节,讲求赛事的经济效益,而不是一味的注重形象和面子。

广州亚运会首创了开幕式后继续商业演出的先例。海心沙作为亚运会开闭幕式场馆,在亚运结束后并没有被荒废掉,而是初步确定为了旅游剧场,十场亚运开幕式的商业演出将在这里上演,而这种营运尝试在国内是首次。而更令广州市民称赞的是,今后海心沙上的剧目演出将会常态化,演出的内容也会不断更新。

这种务实精神还体现在市容建设上,以亚运未契机,广州在投入成本办亚运时并非仅解决一时之需,而是从长远上留给广州一片清宁,可谓一次投入,一举多得。

但如果来一回广州,你就会惊异的发现,广州根本不是你想象的模样。蓝天白云的日子于广州而言早已不再奢侈,你所厌恶的“臭河涌”现在早已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广州的绿化效果更是让外地人竖指称赞,在广州走人行天桥你会发现连天桥上都是一派花木扶疏的景象。而在你脑海里异化了的广州形象,很可能是你所生活城市的某种映射。广州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它同时还是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城市。

   

灵动·迷离

 

夜幕降临,珠江两岸仍是灯火通明。“珠江夜游”的游轮穿梭于珠江之上,巡游在两岸璀璨的灯火之间。

珠江广州河段风光旖旎,景色十分秀丽。两岸的名声古迹和特色建筑物数不胜数;曾经主宰中国对外贸易的“十三行”,汇集世界各国古建筑风格的“沙面建筑群”,历经世纪风雨的“粤海关大楼”、“赤岗塔”、“琶洲塔”依然伫立与珠江两岸。

沿着珠江两岸一路寻去,广州悠久的历史以及新潮的文化可尽收眼底。在美丽的珠江哺育下,广州也具有了洒脱的灵气。它不再计较物质财富的多寡和得失,而是更加看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所以,广州办亚运办出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精彩。

通过举办亚运会,广州基本上实现了让市民们有尊严地生活、有体面地劳动。亚运过后,广州市民们切身的感受到了广州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体制日益创新,公共服务水平的大力提高;广州市民一直盼望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也得以实现了;而外来务工人员等常住人口也可以享受到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广州通过筹办亚运的契机,让市民提前510年享受到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而广州市容的大变化更是让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为之惊叹。很多没有来过广州的人,可能会对广州怀有一种不好的印象,觉得广州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污染肯定很严重。在他们眼中广州的天整日是灰蒙蒙的,河涌是臭气熏天的,整个广州就是一座钢筋水泥的城市,缺少阳光和绿色。

作为一个逐水而居的城市,广州在水文化的浸染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开放、包容、创新、务实。同时,由于广州与外界接触较早,所以相对于内陆城市和地区,广州政治更加民主,经济更加开放,思想更加先进。“超短裙”就是广州女孩子最先穿,然后在全国流行开来的。

其实广州不一样的亚运理念,正是岭南水文化的再现。而此次亚运会的成功,更是告诉我们有了“软实力”才能厚积薄发,水文化还是要在与时俱进中坚定不移的世代传承下去。广州亚运会带给人们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永远不会变质的,是可传至千世万世仍能散发出光芒的人生智慧。

这种智慧即是博大精深的岭南水文化,它将和珠江水一起永远向前流淌下去。 

 

2010年11月12日夜晚,珠江流光溢彩,巨轮形状的海心沙亚运开幕式会场,晶莹剔透,仿佛扬帆前行。刘大伟 摄

亚运珠江巡游。


合作单位:
珠江水运杂志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珠江航务管理局 |
广东海事局 |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云南省人民政府 |
广西区人民政府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国家海洋局 |
海关总署 |

Copyright © 2022-2023 www.zjpqhh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版权归 珠江水运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
粤ICP备2022124804号-1